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1390
积分:1293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9-20 15:07:38
|
张学兵:律师应该有自己的精气神 Post By:2010-12-3 22:21:08
张学兵:律师应该有自己的精气神 |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3日 09时58分 来源:凤凰网 张驰
|
|
张学兵说,北京律师要拿出与北京的首都地位相匹配的职业素质与涵养,拿出展现我们首都律师行业发展水平的精、气、神!
“我希望,每一个接触中伦的客户、朋友都能对我们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和良好的评价。”
张学兵,中伦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管委会主任,在谈及律师及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时,想到的首先是客户的感受。
作为北京市律师协会(下称“北京律协”)现任会长,张学兵同时高度关注北京律师行业的发展。“我更希望在北京执业的律师同行,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精、气、神!”在刚刚举行的第二届北京律师论坛上,张学兵如此寄望北京的两万三千多名律师。
从一名普通的律师,到一家闻名海内外的律师事务所的创办元老,再到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张学兵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三级跳”,他是如何实现这“三级跳”的?
主动进入律师行业 1988年,张学兵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毕业。曾为研究生会主席的他,组织与协调能力早已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在那个毕业生还包分配的年代,按常规选择,他完全可以挑选到常人眼里的“好工作”。
张学兵却选择了司法部直属的事业单位——中国法律事务中心,做一名专职律师。
当时,很多人对张学兵的选择不理解:以他的条件,完全可以到政府机关、“中”字头的国企大单位去,可他偏偏选择了这个并不被人重视的职业。并且,在中国法律事务中心,张学兵一干就是四年半。在那里,他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转换,从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蜕变为一个训练有素的职业法律人。
在中国法律事务中心工作的几年,开拓了张学兵的视野,也给了他充分的思考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没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开一家律师事务所?
历史给了张学兵一个机会。
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以“南巡”展示了中国继续改革开放的决心。也是在这一年,私人律师事务所被允许重新开始试点。
“1992年我们开始筹备中伦的时候,正是‘南巡’讲话后不久,基于我们对当时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现状和趋势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国需要大量的商务律师,为日益复杂的商务、投资提供法律支持;基于我们的教育背景、业务经验,我们认为我们能够做一家一流的商务律师事务所。”在接受某知名媒体采访时,张学兵如此描述创所的初衷。
中伦的历程正从这一年开始。
1993年1月18日,中伦正式开业。17年后,中伦已经成为中国律师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一面旗帜。
与潘石屹“结对” 对成绩,张学兵并不愿意谈及太多。
他认为,对于和创业伙伴一起经过的坎坷与波折来说,成绩只是对他们坚持与守望的回报。张学兵很感谢在中伦成长的道路上客户与朋友给予的帮助与支持,“是他们给予了我们太多的动力,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好。”动情之处,张学兵眼圈微红。
他与潘石屹、中伦与SOHO中国有限公司的合作也成为了业内外的佳话。
十几前年,潘石屹从海南来到北京二次创业。由于深知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无处不在,他在北京的企业创办之初便确定要找一名律师为企业保驾护航。谈吐文雅、业务精专、年龄与他相仿的张学兵便成为他最佳的律师人选,经过深入的沟通,双方的合作水到渠成。
在一次论坛上,潘石屹被问起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律师时,他回答:我需要一个好人,一个负责任的、能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婆婆妈妈的、给当事人添麻烦的律师。
从第一个项目到SOHO公司如今的发展,中伦提供了法律上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对公司的发展和律师之间的关系,张学兵有着自己的见解:作为律师,我希望客户做大做强,在客户成长的同时,律师事务所也能得到成长的机会。
与潘石屹合作的十几年,也是中伦业务快速增长的时期。这正应验了张学兵的上述话语——律所与所服务的公司共同成长。在此期间,赶上北京市房地产市场的对外开放,中伦成功开发出一套与香港律师合作销售内地房地产的业务流程,并由此开启了中伦在房地产与建设工程领域的绝对领先位置。
时至今日,在国内排名前列的房地产开发商大多接受过中伦提供的法律服务。
“如果律师能够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协助企业经营和管理,充分发挥律师的法律顾问职能,相信中国企业的发展之路将会更加平坦和宽广。”知名律师武绍智曾对潘、张合作有过经典评价。
仍然在路上 中伦发展到现在,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方面,在国内来说条件都已经相当不错。但下一步律所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一直是张学兵及中伦管理团队所考虑的问题。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张学兵曾到国外考察过一些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发展状况。“当时的情景可以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在硬件方面,办公地点都是当地知名的写字楼,办公环境好的让你无法想象;软件方面,业务考评系统、法律查询系统、案例搜集系统,都是成套、成体系的,这个时候我就想,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这一步?”张学兵发出过上述感慨,但十几年后,中伦的硬件配备已经做到与国际同步,“剩下的就是软件的提升了。”张学兵说。
张学兵显然已经看到了制约中伦乃至整体律师业发展的瓶颈。
于是,每周的固定时间段,中伦都会举办律师沙龙。在沙龙上,一些有经验的律师会拿出他们经历过的有意思的案例与所内的同行分享,既给成熟律师以业务交流的机会,又给新人的学习、成长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平台。
不仅如此,各个专题培训也会根据整体的需要而专门设置,满足了不同兴趣人群的味口。
“传道、授业、解惑,在我们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一名律师助理在其学习日记上写下了这段话。
中伦今天的学习氛围,得益于张学兵及其管理团队的推动,还得益于张学兵的亲身经历。“见识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思维,思维决定业务水平。”这是常挂在张学兵嘴边的话。
1997年到1998年,张学兵赴美国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法学院研修美国公司法与证券法,获法学硕士学位(LL.M),1999年8月至12月赴美国伟凯(White&Case)律师事务所做短期交流访问。
这段学习、访问经历给张学兵最大的收获是开拓了国际视野,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多元化、立体化,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在中伦,不可能每个人都有到海外求学、长见识的机会,但却能享受到张学兵及其团队活学活用,与国内实际相结合的再培训、再教育的好处。这事实上也成就了中伦的优势。
兑现竞选承诺 张学兵的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律师事务所的管理上,还体现在他作为北京律协当家人的方方面面。
在2009年北京律协的换届大会上,张学兵在向228名代表在陈述未来工作设想时,曾经谈到了以下几点:从行业协会的角度来看,应该大力强化其服务功能;应该努力为全市律师业务的提升、发展打造一个平台;应该全方位的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律师业务的提升、发展提供支持;应该大力加强律师公共形象的宣传,扩大律师在社会中的影响;以及应该适当减轻会员的负担等等。
今年4月,他领导的北京律协调整了会费,律师缴纳会费的水平下降了20%,由每人每年2500元降到2000元。不仅如此,协会对新执业的律师给予了一免一减的优惠,也就是第一年不收,第二年减半征收,第三年才开始足额征收,以扶持广大青年律师。此外,协会还对70岁以上的老律师免收注册费。会费调整的举措使全市广大的律师共同受益,这也充分体现了协会作为会员之家对会员利益的重视。
张学兵履任后的另一件重要的事,是加大力度树立律师的公众形象。
“现在律师行业总的来讲有一种灰头土脸的感觉,总被外界误以为是很挣钱的行业,有时候会受到一些不太客观的评价和对待。这个时候我们要拿出自己的精、气、神来,首先自己要丰富多彩,要活得有声有色,你才能够赢得其他行业的尊重和认可。”对律师行业发展过程的问题,张学兵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沿着这个思路,北京律协新设立了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委员会,把律师代表、委员组织、凝聚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让他们知道律师普遍关心的是什么,希望通过他们让国家、各级政府关注律师行业发展中的新思路、新问题。
去年,恰逢首都律师发展30周年,在张学兵及其律协团队的带领下,北京律协利用这样一个契机,对首都律师行业30年的发展做了很认真的梳理。在这个基础上,北京律协成功地举办了主题为“光荣与使命”的大型纪念晚会。北京律协还制作了一部宣传片,对首都律师30年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利用媒体传播平台发表了相关文章,系统地展示了首都律师业的发展成果,振奋了士气,提升了信心。
“现在看来,这些做法的初衷是达到了。”张学兵说。
关注青年律师群体的发展,也是张学兵上任以来积极考虑的一件事情。
“如今,首都律师35岁以下的律师已经超过了40%,不需要多长时间,一定会超过50%,现在律师年轻化很快,如何使他们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后得到系统的、正规的培训,使他们的业务技能、业务水平、政治素质能够符合‘首都律师’这个称谓,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为此,北京律协开展了一个“阳光成长计划”,现在已经实行了三期,每一期都有两三百人的规模。
“受益匪浅,都是行业内的大腕来授课,很实用,很过瘾!”一位参加培训计划的律师表示。
除此之外,张学兵与他的律协团队还在逐步解决北京律师行业的高端服务市场的瓶颈问题。“立足北京,放眼国内,高端服务市场的高端律师群体培养的加快是紧迫问题。”身处高端法律服务的前沿,张学兵感到时间紧迫。
从去年开始,北京律协与美国5所法律院校签订合作协议,每年送出去20多人,他们以访问学者的身份送到这些法学院去进修,以开拓他们的国际化视野,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
“从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还很不错。”张学兵对此十分乐观。”
对话张学兵 《法人》:在2002年,北京市律师协会举办了首届北京律师论坛,经过了八年多的沉积,第二届北京律师论坛会给外界什么样的期待?
张学兵:第二届北京律师论坛的召开,是第一届首都律师论坛在召开八年多之后北京律协举办的大型的、综合性的活动,对两万三千余名首都律师来说是一件大事,我把它归纳为业务的促进、成果的展示、精神的凝聚和风貌的升华。当前,国家正在对“十二五”规划进行讨论,法律服务业将以新的姿态纳入到“十二五”规划的法律服务体系中。通过这次成果的展示、交流和学习,对探讨未来五年首都律师如何发展将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法人》:这次论坛将向外界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张学兵:整个论坛的筹备得到了北京市委、市委政法委、北京司法局和全国律协的大力支持。届时,会有很多关心我们的领导出席论坛的开幕式,也有很多的大家、名家光临我们的论坛,这必将是一次头脑的风暴和精神的洗礼。我们希望通过跟《法人》杂志的合作,把律师的精、气、神展现出来;通过媒体把首都律师的风采展现出来;把首都律师在全国律师行业发展的领先水平展现出来;在这些方面,希望你们能够给我们以大力的支持。
《法人》:站在北京律协的角度,如何让这些优秀的东西能传承下去,又如何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
张学兵:历届律协、历任会长,每一个成绩的取得其实都是在前任坚实、良好的工作局面基础上的提升,这就是传承。所以,今天首都律师行业形成的鲜明特点,特有的文化底蕴,融洽的工作氛围,与历任会长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来到协会,都是带着奉献、服务的心态,为广大的律师提供服务。因为没有私心与私利,大家工作的心情才会比较平静,也才没有那么多的杂念与怨言,才能够找到工作的快乐。我相信无论今后谁做会长,都会沿着这种传统前行:律协的工作,服务永远是第一要旨,要把管理有机地融入到服务中去,在服务中体现管理。
主持人点评 律师,你与谁共同成长?
我认识张学兵有15年了,我一直认为张学兵是一位有想法的律师。
在我看来,所谓有想法,就是能够与时代同步、与客户同行、与事业同频。作为律师,张学兵已经对此做出了漂亮的答卷。
一个有想法的律师必然是一个与时代同步的律师。作为法律人,则正好见证了从打倒法制到重建法制的朝霞。张学兵律师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也有其个人的想法。他的想法就是首先选择了律师这个当时还有些陌生的职业,选择了律师这个能够代表民主与法制进程的职业,选择了律师这个既能服务社会又能报效国家的职业。如果说许多人当年做律师还多多少少有些被动的话,那么张学兵走进律师行业则完完全全是一种主动。他主动选择了律师职业,更主动选择了打造律师服务团队的事业。事实证明,17年后的今天,他领衔打造的中伦团队已经成了国内乃至国际的一个专业品牌。
一个有想法的律师当然是一个与客户同行的律师。律师界几乎都知道张学兵律师与当下房地产大亨潘石屹的特殊关系,但却未必知道他们之间是如何的特殊。在我个人看来,这个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一个优秀的律师不仅能够领着客户走,还能陪着客户走,更能随着客户走。在潘石屹身上,张学兵作为一个执业律师的作用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如潘石屹自己所言,我需要一个好人,一个负责任的、能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婆婆妈妈的、给当事人添麻烦的律师。于是,从潘石屹做第一个项目到公司这些年的发展,张学兵及其所领衔的中伦所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和帮助。由此可见,张学兵正是一个能够了解客户、理解客户乃至能够化解客户困惑的律师。
一个有想法的律师自然是一个与事业同频的律师。正如张学兵律师自己所言:“见识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思维,思维决定业务水平。”于是,张学兵做什么像什么,做什么是什么。他自己做律师时是如此,后来做合伙人时也是如此,领先中伦团队时还是如此,担任律师协会会长时更是如此。所以,作为北京律协的掌门人,眼下的张学兵除了要考虑律师业务技能、业务水平、政治素质能够符合“首都律师”这个称谓之外,考虑更多的是青年律师的成长,是海外投融资、国际并购业务等高端市场的瓶颈问题,是新一代律师的国际化视野、律师公众形象的树立、律师文化的传承一个有想法的律师,必定是一个既有现在更有未来的律师。
| |
|
|